劳务派遣工转正或辞退陷入两难
“今年全国将继续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推进同工同酬分配原则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落实。”近日举行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山东省人社厅副厅长董广驰表示。
“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一出事就成“替罪羊”……作为与“正式工”相区别的劳务派遣工,这个群体近年似乎一直地位尴尬。不过从第三方调查数据来看属于这种情况的多属于国有或垄断型大企业,一般制造行业基本上都是对劳务派遣工保持同工同酬的水平。
目前,劳务派遣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很多企业、单位为了节约用工成本,违反“三性”规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在主营工作岗位上长期使用派遣工,造成派遣工占全体员工比例过高。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已经数月。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发现,新规的影响已经显现,但劳务派遣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企业4种方法应对
据了解,山东现有37万余名劳务派遣职工,为5461户用工单位提供服务。
据介绍,目前山东使用劳务派遣职工数目最多的行业依次是制造业(84234人),金融业(41795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41922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4023人),以上行业共计使用被派遣劳动者20.2万人。
“对一些机关单位而言,劳务派遣可以帮助其突破编制限制;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还可免除执行劳动法规定的相关义务,规避用工风险。”山东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导报记者表示,事实上,不同行业和岗位对劳务派遣人员的需求差别很大。“很多单位对‘临时工’的需求达不到10%,但有些单位能达到80%以上。”
“说起城管执法,大家的印象就是维护市场秩序,其实我们承担着100多项工作,单位编制有限,没有协管员,恐怕正常工作都很难保证。”山东某市辖区城管局的负责人对导报记者表示。
导报记者了解到,协管人员工资收入不到正式人员的一半。“因为单位实行财政拨款。”上述负责人表示,协管人员实现同工同酬存在很大难度。
一名环卫工人也对导报记者表示,他们领到的是当地最低工资。
对企业而言,人力成本是最大阻力。“若同工同酬,还不如直接招聘。”聊城市某民企负责人张华伟告诉导报记者,使用劳务派遣工,企业还需要支付中介管理费,用工成本更高,“企业的利润在逐渐减少,开工还不如将生产线空置起来划算。”
“在整体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短期内较难实现。”李臻是聊城市城区一家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她告诉导报记者,单位对于“临时工”转正控制得特别严格,“外聘员工需工作3年,且各种考核优异,方有资格转正。”
李臻告诉导报记者,去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初,该单位对80余名劳务派遣人员进行考核,约有半数被辞退,“公司要求严格控制外聘员工数量,不得不这么做。”
“去年不少单位已闻风而动,先行开始控制劳务派遣工的比例,有些员工转正了,还有一些员工因考试末位被淘汰了。”聊城市人社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对于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严格限制,企业有4种应对方法:保留、转正、转外包、辞退。
“外企、民企因为要保持用工的灵活性和弹性而不会选择转正。”他说,为了降低成本,不排除有的企业打“擦边球”,采用“假外包、真派遣”,以及逆向劳务派遣等形式规避法律法规。“这么做对企业和派遣单位毫无影响,但劳动者却不再受相关法规的保护了。”
中介机构收缩战线
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人社部门正在进行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重新登记和审核工作,以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管,从源头上规范劳务派遣。
“截至去年年底,山东已为327家劳务派遣单位颁发了劳务派遣经营业务许可证。”董广驰说,今年将继续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落实《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加强对超比例使用劳务派遣工用工单位的监督、指导,保障被派遣劳动者不集中、大量失业,避免出现大量的“假外包,真派遣”。
据悉,山东省人社厅还细化了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单位的处罚裁量基准:违法所得1万元以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为2倍以上3倍以下;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处以所得3倍以上4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需要缴纳违法所得4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对于没有违法所得的违规劳务派遣单位,同样也有相对应的处罚准备:没有违法所得的单位,经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后,按时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7日以下未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罚款;逾期7日以上未改正的,处以4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现在有许多小公司不再开展劳务派遣业务了。”聊城市鲁西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张振书告诉导报记者,随着劳务派遣的规范,各单位派遣工人数将会逐步减少,一场行业洗牌正在进行。
在阳谷县经营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魏先生告诉导报记者,自己公司派遣员工数量从去年的500多人降到了如今的100多人。“虽然有着两年的过渡期,但很多企业已经减少用工了。据我了解,很多劳务派遣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济南四通迅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于先生表示,虽然自己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没有多大变动,但“新业务的洽谈已经很难推动”。
董广驰表示,山东将进一步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本地区从事劳务派遣经营业务单位和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情况,建立劳务派遣台账,督促没有取得许可的派遣单位在6月30日前取得经营资质,“在取得经营资质前,不得扩大经营规模,不得开展新的业务。”